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山西:光伏照亮小康路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李馨)進入十月,呂梁山的秋意漸濃。在黃河岸邊、汾河谷地,一排排望不到邊際的光伏板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當地的老百姓說:“一輩子曬太陽,沒想到曬出了明晃晃的金幣幣。”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東部,絕大多數貧困地區光照資源充足,荒山荒坡廣闊,建設光伏電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4年山西被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能源局確定為實施光伏扶貧的首批試點省份,經過6年的建設期,目前,山西已建成5532座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結算收益26.68億元,惠及9477個村,幫扶帶動56.8萬貧困人口致富增收。
58個貧困縣全覆蓋
“你可別小看這些藍板板,它可是群眾取之不盡的‘陽光銀行’,村里每年因此可獲利21萬元。村里真的是靠‘曬太陽’脫了貧。”呂梁市義牒鎮留村村民告訴記者。
村民賀瑞明將記者帶進了家門:“我家有兩個電表,一個用來統計家庭用電量,另一個用來統計送至國家電網的電量。昨天已經走了35.1度電啦,差不多30塊錢的收入,曬曬太陽就有錢進口袋,真是個好事情。”看著電表上不斷變化的數字,賀瑞明笑出了花。
記者了解到,自2015年光伏扶貧全國試點開始,山西搶抓政策機遇,多措并舉化解資金和土地等難題,使光伏扶貧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據省扶貧辦二級巡視員張偉勤介紹,截至目前,全省11個市的58個貧困縣和17個非貧困縣都有光伏扶貧項目,其中35個國定貧困縣貧困村實現光伏扶貧收益全覆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20萬元以上。
“現在我們每天最關心的是天氣,只要有日頭,村里就有收入,這個‘陽光存折’,為而吉村的扶貧事業不斷注入能量。”電站管理員馮國寧說。
設置公益崗位近10萬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天鎮縣谷前堡鎮一畔莊村光伏發電板上的時候,村保潔員賈順已經開始清掃村路。
65歲的貧困戶賈順對記者說:“2014年我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時候,家庭人均年收入僅2210元,自從村里有了光伏扶貧電站,我便有了公益崗位,僅村保潔員的勞務收入每年就有3600元,而這筆收入是由光伏電站扶貧收益金支付的。”
賈順只是山西光伏扶貧受益者的縮影,今年以來,為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戶務工增收的影響,山西省專門出臺政策,要求2020年光伏扶貧發電收益的80%重點用于貧困人口承擔公益崗位工資和參加村級公益事業勞務費用,對受疫情影響生活陷入困境的貧困群眾和因疫致貧返貧群眾進行補助。
據《慈善公益報》了解,截至9月底,山西省光伏扶貧項目已結算到村收益12.46億元,設置公益崗位近10萬個,帶動20多萬貧困勞動力通過公益崗位和參加村級公益事業實現增收。
6376個貧困村經濟破零
“光伏發電項目徹底解決了村集體無收入、辦事沒資金的難題。”武鄉縣故縣鄉圪臺莊村村委會主任李文波向記者講述了村子里這幾年的變化。圪臺莊村是一個傳統種植純農業村,去年,村里拿出光伏收益的6.5萬元發展經濟農作物產業,種了50畝雞心果和100畝色素辣椒,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又多了一條路子。
記者了解到,在山西,光伏發電每百千瓦村級電站每年可給山西集體帶來10萬元以上穩定收入,連續20年的光伏電價政策性補貼,累計可給村集體增加收入200余萬元。
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建成介紹,截至目前,山西省光伏扶貧項目建成并網總規模達到294.4萬千瓦,其中村級電站5479座,155.4萬千瓦村級電站資產全部確權到村,而且電站發電收益最大化保障到貧困村、到貧困戶,使6376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破零。
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碩果累累。遍布貧困地區的光伏扶貧電站,為山西打贏脫貧攻堅戰增強了底氣,也為百姓照亮了一條條小康路。
責任編輯:csgyb2
上一篇: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福建決勝全面小康
下一篇: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訂單幫扶”讓扶貧更精準